昨天晚上佳佳私信我:为什么我做了三年微商,朋友圈也加满5000人,出货量却越来越少了。
我问她:你这些人都从哪加的呀?她的回答是app引流,群聊添加,还有很多人是同行微商。
然后我又问她:你平时都是怎么经营的呢?她说:加人、听课,发朋友圈。
我去看了她的朋友圈,挺勤快的,一天刷个二三十条。
如果我是不做微商的人,对于这样疯狂的刷屏,不拉黑就算比较客气了。
对于非微商好友来说,他们打开朋友圈,只是想看看他们的朋友最近都发生了什么事。
并不想看你的广告,关键你的广告还是那种让人没有兴趣读下去的广告。
人家还不认识你,不删你删谁?
很多人走进了一个怪圈,他们最初做的一件事,就是疯狂的引流加粉,好像把微信装满5000人,就能生意很好一样。
却往往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:加来的人都不认识你。
而微商的成交,是基于信任的,不认识你的人,对你的信任度等于零。
想要一个对你完全陌生的人,在你这里购买产品,难度极大,换位思考一下,我们也不会在一个完全不认识的人那里买东西,对不对?
所以,敲黑板戳重点:只有当一个人信任你了,喜欢你了,她才会愿意购买你的产品。
疯狂刷广告会导致屏蔽拉黑被删除,我们何不反其道而行之,顺应人性,先把自己卖出去。
卖产品,你会发现同质化非常的严重,但是变成卖你自己的话,你就变得独一无二了。
很多团队老大也会告诉你,你得在朋友圈发你的生活状态,得让人家认识你,得多发自拍,多露脸。
这没错,很多人也这样做了,发现效果依然不大,为什么?
答案我们稍后揭晓。
我们刚才说到卖自己,卖自己到底从哪些方面去塑造呢?
首先是“自说”,就是自己描述自己是什么样的人。
“自说”,就是从我们自己的角度,以“我”为中心来写文案。
“自说”里面,也有很多的坑。
哪些素材能写,对你塑造个人形象有益。哪些素材不能写,他们可能会破坏你在对方心中的形象。
这些你都得清楚明白。
就像有些人,明明你很喜欢他,但他突然说了一些话,让你很讨厌,就不想和她来往了。
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案例:
这是一个早上睡懒觉的场景,如果我是一个陌生人,看了以后会有什么想法呢?
啥想法没有,就两个字:懒散。
就这一条朋友圈,会让很多想要跟她做代理的人打消念头,没有人想要跟一个懒散的上级合伙人干。
睡懒觉的场景我们可以写,但塑造的角度不能停留在懒散上面。比如我修改了一下:
修改后,原本懒散的睡懒觉,突然因为做了微商以后,却变成了优点。
最后一句:不知道你们今天几点起床的呢?又抛出了问题,这就变成了一个“自说”后的互动了。
举这个例子就是想让大家了解,一个有正面标签的你,是更容易被人信任和喜欢的。
我认识一位伙伴,她经常会发破口大骂老公的朋友圈,所以大家都对她形成了惯性印象,这样的定位对个人形象的塑造是不利的。
负面情绪可以发,一两个月发一次,差不多了,关键在于,释放负面情绪的时候,要能把自己收回来,如果你收不回来,那还是不要发的好。
至于如何来收,这不是我们今天的主题。
我们继续分析接下来的案例:
这是在陪孩子玩的生活状态,我们从文案里面,几乎得不到任何有价值的信息。
朋友圈的位置那么宝贵,类似于这样的朋友圈,就是浪费。
因为我们完全看不出你在这里扮演了什么角色,说了什么话,做了什么事,你的人品如何,你对这件事的看法怎样。
这就是为什么上面提到的生活状态是发了,但是完全没有意义。
因为无法引起好友的共鸣。
如果你不想卖产品给陌生人,不想让别人做你代理,那你随意一点没有关系。
如果想要一呼百应,那就得好好布局。
那什么是共鸣,就是你勾起了看文案人的情绪,情绪最典型的有4种:喜怒哀乐。
还记得你上一次被一部电影感动落泪的瞬间吗?还记得你上一次听歌听哭了吗?
可能是因为小时候父母不在身边的缘故,所以我特别容易被亲情类的电影感动,前段时间看的一部印度电影《神秘巨星》 。
里面有一句台词是这样的:
女主声情并茂的说出这段肺腑之言,很多看过这部电影的人,看到这里就哭了,为什么会哭呢?
就是因为这些画面,让我们对妈妈的伟大燃气了情绪,让我们跟随着剧情,也想起了自己的妈妈,她也曾经这么伟大的为我们不计回报的付出,一点一滴的情绪涌上心头,变成了眼里的泪珠。
当你有了这些情绪,就很容易对这部电影产生似曾相识的亲近感。
好文案,都是懂用户情绪的文案,当你的文案让别人产生了似曾相识的亲近感,你就和她产生了某种链接,就很容易建立信任,产生共鸣。
亲子关系是很容易让人有情绪带入感的一种关系,因为每个人,都有自己的妈妈,或者是孩子。
比如我们以父母为例来看一个文案:
配图是几张妈妈在厨房里忙碌的场景。
这个文案想在几句话里面,表述N件事,但我们会发现,完全没有重点,撩不起别人一点的情绪。
就像我们写产品文案,想把所有的好处都写进去,最后发现,哪一点都没写好。
所以我们每次写文案,最好是能聚焦到一个关键的点上。
比如上面那个文案,我的修改版如下:
修改后的文案,前半部分形成了强烈的对比,有冲突,就更能激化矛盾,挑起别人的情绪。
这是大部分孩子和母亲之间的真实写照。
就像逢年过节回家,妈妈特地给我们准备的美食,好吃的都留给我们,她自己却舍不得吃。
我现在也学会耍赖了,我跟她说,你要是不吃,我也不吃,兵来将倒,水来土掩。
想要写出这种撩起情绪的文案,那么就要在生活中时刻的发掘素材。
通过你的内在视觉、内在听觉、内在嗅觉、内在味觉、内在触觉,仔细的体会,你身边的一人一物。
你看到了什么?是动还是静?
你听到了什么?是悦耳还是嘈杂?
你闻到了什么?是香还是臭?
你尝到了什么?是酸苦还是甘甜?
你碰到了什么?是温暖还是寒冷?
然后通过文字的形式,把他们叙述出来。
比如你在看一部电影,试着用上面提到的5种感觉,去描述你看到的画面,人物出场的空间布景,她的表情,她的姿势,她说了什么话,用了什么语气等等。
描述出这个场景的细节感、空间感、动感,要让没有看过这部电影的人,像看过一样。
生活就是一场真人版的电影。
以上讲了“自说”里面哪些能写,哪些不能写,以及如何撩动别人的情绪,那么还有一点是“自说”里面最最压轴的:就是你的感悟和思维。
你的感悟和思维,也是最能打动人心的,因为你是在和对方的思维直接对话,心与心直接的交流,所以不要隐藏自己心里所想、所思、所虑。
你想的,可能就是对方心里想的,你的看法,可能就是对方的看法,她会觉得,哎呀,我也是这样啊。
思维是最具有吸引力的,她可以帮助你吸引同频人。
同频人是什么,不是你们都是宝妈,不是你们都是上班族,而是你们的思想高度一致,让她欣赏。
比如:对女性独立的看法,对平衡家庭与工作的看法,对孩子的教育理念,对创业的看法等等。
你会发现,和你观点一致的人还挺多,这个世界太好玩了。
同频了,也就亲近了,亲近了,信任感就搭建好了,可以开始唱戏了。
其次,要塑造一个完整的形象,除了自说以外,还需要“他说”,这一点非常的重要。
如果你的朋友圈没有“他说”,就相当于你的产品,没有产品反馈,很难让人下定决心来买单。
毕竟,大家都是直接想要结果的人。
风靡一时的《非诚勿扰》大家都看过吧,每次男嘉宾上场,节目组制作的视频都有好几段,其中有他自己讲述的经历,这就是“自说”。
最后一段视频,都是节目组采访的他周围的人,比如家人、兄弟、同事对他的评价。
这就更加方便女嘉宾采集信息,综合评定是否给这位男士留灯。
这就是“他说”的意义。
我们朋友圈里面的“他说”文案,也是为了方便一个陌生人采集对你的印象,而这个印象比你自己说更有说服力,因为得到的是来自第三方的认可。
人都喜欢跟风,喜欢被别人鉴定过的人、事、物,因为大家都不愿意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。
一般来说,除了可以让你的好友帮你拍小视频以外,我们朋友圈的“他说”形式,主要来自于对话截图。
类似这种截图的“他说”,都是可以为我们的个人形象锦上添花的。
有团队的伙伴,代理对你的评价,也是“他说”的一部分。
如果你很久没有对话截图发朋友圈了,那么可以肯定的是,你从不维护和朋友的关系。
以上就是这次分享的全部内容,咱们下次再见。
作者:王静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