私域流量怎么运营(微信好友是私域流量吗)

2年前 (2022-07-29)
课代表
课代表
  • 总版主
  • 注册排名1
  • 经验值12398
  • 级别网站编辑
  • 主题2462
  • 回复44
楼主

当我们在谈私域流量的时候,我们在谈什么?曾经,在绝多数企业的眼里,私域=微信拉群加好友,这个概念在他们心里根深蒂固。

这种想法曾经占据主流,在私域概念刚刚兴起的那几年,私域舞台一片繁荣,在汹涌的泡沫下,流传着很多一夜暴富的传说,但后来逐渐尘埃落定,才发现传说故事大都是精心制造出来网络爽文,水褪去,泡泡就破了。

随着微信对帐号管理的严苛,私域被泼了一盆冷水,玩家们迅速意识到,即便是互联网微商引流有用吗,也不会有遍地黄金,那些如梦如幻,遍地黄金的故事,当时引得那么多人深信不疑,那个时代让人着迷。

当从公域引流成本越来越高,当平台开始收割,私域的水开始退了,大河无水小河干。人们从一个平台逃离到另一个平台,像候鸟一样追逐着平台的短暂流量红利。微信的短暂红利过去了,人们跑向抖音快手等等。

从历史上看来,企业微信的出现是微信平台红利期过去的必然。但按照老旧逻辑,开通企业微信号,疯狂添加各类好友。然后再拉到微信群里,开始营销自己的产品。这种逻辑已经消失。

囿于企业微信这一个平台,会让自己的路越走越窄,试想一下,如果某天你的企业微信被封了,你所经营的所有用户关系,也将一并丢失,这种高额的风险,是绝大多数企业所承担不起的。不要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,这是历史给我们带来的经验和教训。

私域是什么?私域是小程序、是私域是你可以触达客户的地方,私域=微信拉群加好友的观点已经被抛弃。

高昂获客成本

为什么企业越来越难做,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获客成本太高。

还记得2017年前后,那个时候私域概念方兴未艾,形成了两三年的繁荣。做号,建群,运营,私域的运作形成了产业链。但随着微信平台规则的严苛,这些事情被逐渐禁止。封号的封号、关停的关停,这也导致获客成本成倍增加,无法盈利,一些商家纷纷离开。

近两年的疫情影响之下,原本高额的成本更甚,争夺用户、争夺用户注意力,成为了企业运营的首要目标。

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说,是不吝于企业获客投入的,但企业的投入必须得有对应匹配的收入,否则企业将长期处于亏损状态。但现在的环境下,搭建运营团队、开通企业微信、开会制定kpi,每人每天分配添加好友任务指标。你很难去说这种方法是错的,但在当下的大环境之下,这其实是用战略的勤奋去掩盖战略的懒惰。

5月,企业微信宣部变更收费模式,6月,抖音宣布开始收费,当平台的镰刀开始下场微商引流有用吗,留给平台用户的福利就要满满收回了。品牌越来越难做,用户也越来也精明,现在早就不是2014年那个随便发点广告,就能收入千万的私域黄金时代了。

从前的那套私域玩法,投入产出比很低。高成本拉来的用户,还合算吗?似乎很少企业会去深入思考…

没有量谈什么私域

无论是商场还是餐馆,如果门口的街道非常偏僻,门可罗雀,还谈什么生意。

互联网做生意一样,没有量谈什么都是耍流氓。在流量红利的时代,充满了创业致富故事,如今引流成本越来越高,很多人感慨一年比一年难做。

在曾经的微商黄金时代,个人微信确实是非常优异的流量池,但随着添加好友限制、封外链、折叠朋友圈等多重限制,微信平台上老办法已经玩不转了。

量是私域的基础,一些人动辄大谈精细运营,精细化运营是建立在量的基础上,没有人你运营谁?没有量还谈什么私域?

但微信私域玩家遇到了几个死结问题,一是现在微信平台规则很严,随便就能拉千人大群的时代结束了,流量成本很高了。二是早期的做号拉群模式很多了拉的是假用户。泡沫后遗症逐渐显现,大量的号是僵尸号,没有什么商业价值。

三是用户学聪明了,不容易套路了,“加你没问题,我得看看有没有羊毛可以薅,大不了拿完礼品就办你拉黑。”更多人也会选择进群,进群后要么领完福利退群,要么直接开启免打扰模式,直接拒绝接收你的任何信息。

问题难以解决,一是无法低成本把公域流量引入私域。人都引不来,就谈不上精细运营了。二是,即便引进来,质量低,运营难。一大堆僵尸好友,一大堆没有活跃度的群,从来不给自己点赞,也不和自己互动,发多了广告还被屏蔽拉黑,这算哪门子精准用户?充其量只能说是好友数量+1。用户本能的会对广告排斥,会去甄别信息,直到哪些产品对自己有用,哪些广告走心,那些是应该被屏蔽,哪些值得自己去了解。

一个理想的私域玩法首先要有成本低的流量;其次流量的质量要好。这样才能挣钱,挣钱了才能运转起来。想明白这点的人,才能真正的把私域玩明白。

所以,玩私域的形成了两种流派,一种人像候鸟一样,在各个平台迁徙,逃离微信平台寻找成本低的引流办法,比如抖块淘宝支付宝百度美团等等,哪里成本低就去哪里薅羊毛;另外一种就去寻找高价值流量,专门找那种高净值人群集中的平台,微信在这方面并没有优势。

越真实越信任

假设流量有了,剩下的就是运营了。运营有个原则,与其将时间和金钱花费在转化率未知的泛客户之上,比如将将时间聚焦在更愿意靠近自己的高价值用户身上。

要知道,高价值的消费能力是普通用户的5-10倍。

高价值用户有三大运营法则:

一是圈层化,找出核心目标用户群体很关键 ,因为不可能让所有用户都成为忠实用户;

二是情感化,用情感共鸣打动核心目标用户群体;

三是参与感,让用户参与关键节点的产品讨论和品牌建设。

绝大多数企业,会把微信作为这些动作的载体。强IP和内容属性的个人微信,无论是互动还是转化数量都极为可观。因为能让用户感受到,是真真切切的一个活人,在和自己互动。用户不会排斥和现在的金牌TopSales交流,同样也不会排斥和一个有着个人IP的微信互动。

但随着添加好友限制、封外链、折叠朋友圈等多重限制,个人微信已经渐渐退出私域运营的舞台,大家将目标转向了新的企业微信。

企业微信的初心,就是让企业将用户放在微信之上,帮助企业做客户经营和管理。在功能和设定上,天然比个人微信更适合于营销场景。

但正因为这个初衷,也让企业微信有一个致命的缺点,就是自带「企业」基因,冷冰冰的和用户距离太远。

因为微信是个社交平台,天生是一个人与人交互的平台。企业微信在绝大多数用户的眼里,并不具有真人和IP属性,更像是一个AI驱动的客服,也许能做到事无巨细,但总觉得陌生遥远。

社交是人与人的连接,越真实才越信任。

圈层化、情感化与参与感,在企业微信之上,很难得到真正的用户认可,流于表面的松散运营,无论对用户体验或是企业品牌,都益处极小。

私域的定义

我们该去哪获取我们的私域流量?

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,我想重复一遍波士顿咨询对于私域的定义:“私域即是品牌直接拥有的、可重复的、低成本甚至是可以免费触达用户的场域。”

这其中可以拆解出几个关键词:直接拥有的、可重费的、低成本的、场域。

最后一个关键词,其实很容易被企业所忽略。所谓的场域,就是平台/地点,但这个平台和地点,并非我们传统意义的坐标系,而是任意一个可以承载流量的空间。

小程序、App、会员系统、社群、甚至线下俱乐部等,都是这样的载体。必要时还可以借助第三方服务商的力量,快速搭建适合自己的企业私域模型。然后再通过数字化工具和数据分析,运用三大法则进行精细化运营,来提升整体的转化和复购效率。

广告界有句名言:“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半被浪费掉了,可不知道浪费在哪里?”。“被浪费掉的另一半广告费” 同样适用于私域领域,因为企业拉可能新了1万个用户,花费了10万的成本,但最终只达到5万块钱的转化。以最保守的不赚钱1:1转化来看,仍有5万块钱被浪费掉了…

知道这5万块钱浪费在哪里,就是专业的平台和专业机构所做的事情。就像鲁克在《动荡时代的管理》中写的那样“动荡时代,最大的危险,不是动荡本身,而是延续过去的逻辑做事。”

浪费一次钱不可怕,可怕的次次都在浪费钱。

所以,所有的话总结成一句话,以最低成本形成的场域就是好的私域。所以哪里从公域向私域倒流成本低,哪里就是好的地方,国家支持平台经济,目前国内互联网平台很多,哪里成本低,哪里公域引流合算,人们会做出选择。

长期主义

无论选择了什么样的平台,使用了什么样的服务,私域运营这件事情,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。

私域运营是一项非常系统性的工程,组织架构内部的磨合、组织外部的配合、ROI等各类指标的设定、用户分层体系的搭建、阶段性的玩法迭代、最终的数据呈现,每一个维度的细节落地,都需要大量的时间来验证是否合适。

每个企业都会有这样的预期,用户无条件的跟随自己,理解品牌的每一个动作,愿意付费支持所有产品。在这种期待中,企业特别容易迷失,急于求成,不断给的用户灌输各类毫无营养的硬广,企图榨干用户身上所有的价值。

但私域流量的底层逻辑是用户思维和回头客经济。运营私域流量不是割韭菜、也不是杀猪盘,而是养奶牛。

一次性的收割用户的思维注定无法长久,长久的精细化运营才能创造更多价值。因为除了购买,对企业来说更重要的是老客户、是复购,是长期关系的维护。口碑、信任、服务三者缺一不可,忠实的高价值用户,是企业私域赖以生存的源头。

创造被用户需要的价值,用户就会给予你对应回报。

做私域,靠得是长期主义。

0

哈喽,我是默默!

关注公众号「默默笔记」,送你一份我写的《虚拟资源站日入4位数》复盘笔记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