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今的PC端,社交的阵地从各种社区论坛贴吧,转移到了微博豆瓣知乎;手机端,社交的玩法也从QQ到微信,变成陌陌、探探等各种新花样场景。
无论基于什么技术,不管在怎样的平台,人们总能在社交这一恒性刚需领域创造新产品。小程序面世后,「小程序+社交」这一垂直领域,也是马上诞生了新物种。
最先出现的第一个爆款小程序,就是「匿名聊聊」。想必大家还有印象,「匿名聊聊」是五月份出现的,玩法很简单,输入指定的聊天口令就能和朋友进行匿名聊天。
基于大众的猎奇心理,上线仅4个小时,访问量就冲至40多万!不过结果我们都知道,很快——就被微信封禁了,理由是「涉嫌诱导分享」。
在本来就是社交领地的微信门下,玩社交可以说是如履薄冰。「匿名聊聊」身先士卒,给后来者敲了警钟,让大家清楚了微信的底线。
今天采访的对象黄黎楠,他做的同样是一款社交类小程序:「使劲搭讪」。但他的小程序不仅没有被封禁,反而上线3个月就破 6w 用户,还以每日1500个用户的速度增长。
这款社交小程序有什么过人之处?他在微信严格的规则里有怎样的生存之道?让我们来听听他给出的答案。
黄黎楠「使劲搭讪」负责人
关于使劲搭讪
「使劲搭讪」是一款陌生交友工具。界面十分简洁,以卡片形式展现用户信息,操作也是简单的左右滑动。
用户按性别分为两组,通过红蓝小裤衩标志来切换。
用户通过文字、图片以及一段小视频展示个人信息,虽然没有及时通讯功能,但可以留言、申请交换微信。所以用户搭讪成功后,最终还是回到微信去添加好友、继续交流。
无心插柳柳成荫
谈到做「使劲搭讪」这款小程序的初衷,黄黎楠坦白说道,这并不是他们计划之内的事情。一开始团队做的是其他生活、情感服务类的公众号,后来准备要做婚恋类的公众号,小程序刚好出来了。
小程序前期的能力非常有限,最初,抱着尝鲜的心态,黄黎楠的团队做了一个小程序 Demo 来练手。随着小程序能力不断释放,让人看到它无限的潜力,才决定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产品,这才有了「使劲搭讪」。
之所以选择做一款社交类小程序,他看到的是微信巨大的用户池,以及陌陌、探探这类基于陌生交友的成功先例。
「使劲搭讪」一出来,不需要做认知宣传,用户一看就明白它的用途,方便用户接受和传播。
多重措施并举 确保极致体验
我们都知道,社交领域人群很复杂,把控不好平台就会变成大染缸。就像陌陌,即使最近市场狂推他们的视频交友模式,但也还是抹不去留在大众眼里「约」的形象。
为了保证「使劲搭讪」成为社交净地,为了能给用户最舒服最极致的体验,他们采取了多项措施。
把关注册环节。用户要注册使用时,是要经过填写详实个人资料,用户选择微信授权或者实名制手机都能确保用户身份的真实性。
人工审核。用户提交资料之后,每天值班人员进行人工审核。过滤掉不良用户,确保没有僵尸用户,这对于维持整个环境健康有非常大的效果。
快速迭代。小程序不断释放新能力,技术团队第一时间跟进。在提升交互体验方面,也是进行多次迭代优化。
不过安卓用户使用时会发现一个 Bug:在选择生日日期、星座生肖这些步骤时,会出现闪退的问题。
黄黎楠表示,通过与微信官方的沟通,确认了这其实是微信技术方面的不成熟。
虽说微信也表示正在修复这个问题,但作为创业者,将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,永远没有自己动手来得靠谱,即使那是微信官方团队。所以黄黎楠的团队,已经自己着手做插件去修复该问题了。
不要动老大的奶酪
自201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,腾讯率先提出「连接一切」的概念后,月活跃度近10亿的微信实现了人与人、人与服务、人与商业的三重连接。
但「人与产品」连接这一环,腾讯则把它寄托给了小程序。从小程序“无需安装,无处不在,触手可及,用完即走”的定义,不难看出小程序期初的意图是建立路径最短效率最高的应用场景。
微信不断为小程序赋能,表面上看似乎打开了小程序的流量开关,但从不断上演的封禁事件可以看出,微信自身的基本业务之一:这条底线是毫不含糊。(微信:我狠起来自己都怕)
黄黎楠认为,学会适应微信生态圈的丛林法则,真正吃透小程序的理念,这是运营小程序的关键第一步。
一方面,基于微信生态圈的社交类小程序,无法像陌陌、探探这些App一样,独立做自己的流量群。如果刻意引流,就相当于虎口拔牙,微信肯定是不允许的。
另一方面,社交类的小程序无法像生活类小程序那么接地气。我们知道摩拜,3月底接入微信后,每日新增注册用户超过50%是来自微信小程序,这是连接人和物品一个典型范例。
但陌生社交无论在哪个平台,要从线上走线下都是比较困难的。陌生社交一贯都是线上属性更强些。在微信生态圈做社交,就需要恪守本分,不能逾越雷池,摸索互惠共赢的出路才是生存之道。
「使劲搭讪」目前的自我定位是作为搭建用户链的角色,在微信原本的基础上增强人与人的连接。
除了因为微信本身吸引用户的过程已经完成了,另一方面,微信也不允许任何人圈走用户。因此,「使劲搭讪」用户从微信来,最后回到微信去,避免了与微信的冲突。
不能动微信的奶酪,并不代表大家没肉吃。所有小程序在寻求流量变现时,要实现支付功能,营销功能,都可以通过微信的基础设施实现。
这正是微信构建基础设施的目的所在,他们既要留住C端,又要笼络B端。所以要做任何小程序,都不要和微信和小程序的逻辑相违背。
由此可见,避免冲突,互惠互利,在平衡中寻求双赢,是在微信生态圈的生存之道。
未来展望:紧跟微信步伐
谈到未来的布局,黄黎楠认为,要秉持「跟随」战略。「使劲搭讪」会跟着微信团队的迭代步伐走。技术团队会不断去研究,更新,迭代。
另外就是考虑矩阵战略。小程序的轻应用属性,让大家都必须遵循单功能的原则。但要获得更多流量,实现变现可能,就需要利用小程序的关联和跳转功能,搭建自己的小程序矩阵。
利用已有流量的小程序,为其它关联小程序引流,这样有利于更快的成长,构建起属于自己的产业圈,最终实现变现。